行业资讯

后危机时代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把握我国外贸发展思路

2010年03月22日  转摘自:《国际商报》

     中国外贸:外感风寒

    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并不稳定

  当前,主要经济体都面临着增长的矛盾,特别是失业率居高不下所形成的无就业增长是难以持续的。同时也证明了目前的增长主要动力还是来自政府财政刺激的结果,缺乏经济内生的增长动力,从政府支撑的增长过渡到内生经济增长为主将会遇到一系列新的矛盾,如刺激政策的减弱或退出,处理得不好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二次探底。所以说目前全球经济的好转和回升是不稳定的,充满着矛盾和变数。

    金融危机阴影仍未彻底消除

    美国银行系统的治理仍充满了矛盾,政府在同金融界博弈,复杂而艰难。欧盟部分国家的财政危机将拖累欧盟经济的整体回升,并可能使欧元面临严峻挑战。至少将造成欧元的大幅贬值,从而使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极可能引发一系列新的国际经济矛盾和冲突,其结果于我扩大对欧盟的出口是十分不利的。

  发达经济体市场萎缩 全球贸易竞争加剧

  据世贸组织统计,2009年全球贸易下降12%,估计至少要经历2年到3年的恢复期。目前各国都把扩大出口作为摆脱危机的出路之一,但事实上,受经济增长乏力的制约,全球消费市场增长严重滞后。以最大的美国市场为例,民间储蓄率的上升将严重影响美国的消费市场,更何况美国为了摆脱危机,又提出了新的出口振兴计划,这势必导致全球贸易竞争更趋激烈。

  贸易保护主义上升 目标直指中国出口产品

  在全球贸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仅2009年中国遭受的国际上两反两保的案例,就达116起,涉案金额

  127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一倍。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不仅美国率先频繁使用各种手段打压中国出口产品,众多的新兴市场国家也紧随其后,加大了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制约力度,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面临更大的困难。

    国际资本流动和直接投资受到重创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资本流动,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据统计,2009年降幅接近40%,全球兼并案金额的下降首当其冲。虽然在去年由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危机的程度较小,吸引了较多的国际资本,但随着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全球资本流向仍难以长期滞留在新兴经济体国家。此外由于跨国公司经营普遍遇到困难,面临新的战略调整,估计近两年内全球并购的活跃程度将有所下降,跨国公司的投资力度将更趋谨慎。虽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国内消费有所上升,国际资本仍看好中国市场,但我国经济存在的潜在的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隐患,短期内将对我吸引外资增加新的难度。

    重要资源原材料价格上涨

    美元贬值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尽管美国管理部门短期内经常散布消息,诱使美元反弹。但仔细观察不难看出,美元是贬多升少。也只有如此,美国才可以逐步消化其庞大的财政赤字,并有利于其扩大出口。美元贬值将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这都将给依靠大量资源进口的中国经济发展及出口带来新的成本压力。

     中国外贸:内感风热

    中国外贸自2000年以来在各种有利条件的支撑下,一直维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达26%。主要受三种因素的支撑:一是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国际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又为扩大出口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二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各种经济成分十分活跃,国企、外资、民营三股势力均处于高增长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强大的出口阵容;三是规模效益的递增掩盖了产能过剩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通常情况下,产能的持续扩张会导致边际效益的递减,但中国的情况是,在发展经济热情的驱动下,在各种有利政策的支持下,形成了强有力的低成本优势,从而维持了一个较长的增长阶段。

  而目前这三种因素的推动作用正在递减,国际市场在急剧地萎缩,国企、外资、民营三大出口生力军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低成本扩张优势正在面临成本迅速上升的压力。制约中国外贸出口的中长期因素仍未彻底改观。

  出口成本迅速上升 价格优势逐步减弱

  目前在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现象,虽然是结构性的矛盾,但它预示着劳动力成本面临上升的压力。与此同时,土地紧缺,地价上升,环境治理投入增加,资源成本价格上升。煤水电气价格不断向上调整。这一切都预示着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的负担日益加重。

  出口结构调整滞后 短期内难彻底改变

  出口结构矛盾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产能过大,出口比例过高,结构不合理。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产品,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例较小。高端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弱,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发展滞后。目前的状况是,外资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出口为主,国有企业以部分高端制造业和大型机电产品出口为主,民营企业则多数以轻纺和日用品出口为主。虽出口规模庞大,但出口质量和效益一直是困扰外贸企业的主要矛盾。

  对外贸出口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到位

  目前,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各国都把促进出口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甚至有的国家还把出口作为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标志,把出口发展提升到了战略地位的高度。而我们却产生了对出口增长的疑议,有论调认为,我国出口的依存度过高,顺差过大不仅带来了对外部的贸易摩擦,同时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破坏环境,结论是应适当限制出口。在今年出口刚摆脱危机的阴影出现恢复增长之际,不少人甚至提出了要减少对出口的支持力度。应该承认我国的外贸发展的确存在着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但改进和提升是为了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作用,而不是持否定的态度。对外贸作用的认识如果不到位,我们就无法解决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问题,当前的首要问题不是出口多了,而是如何尽快提高外贸出口的质量和效益。

    外贸发展的主导理论不明确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的发展主要受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即不断扩大优势产品的出口,庞大的产能压力形成了严重的低价竞销,自相竞争的局面。同时也损失了出口的效益,影响了产业升级,这种现象恰恰是贸易理论所描述的“制造业出口陷阱”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扭转出口的被动局面,通过政策引导和企业的努力,全面提升出口的竞争力,加大高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以达到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的目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尽快摆脱比较优势理论的束缚,借鉴竞争优势理论或战略贸易理论,通过制定配套的实施政策加以推动。

    贸易政策同产业政策的衔接不够

    出口产品结构的状况是一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外在表现。一般来说出口结构的变化受制于国内的产业结构,但在我国由于存在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长期脱节现象,其结果导致出口结构严重偏离国内产业结构的发展。也就是说,出口产品结构不能完全反映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现状,从而制约了出口结构。例如在我国的产业振兴计划中,很少把重点产业的出口放到突出的位置加以扶持。而许多国家多以战略贸易理论为指导,通过支持和保护国内的战略产业发展以实现维系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霍建国)

(总裁室供稿)

网上展厅 | 诚聘英才 | 属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2015 gzti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09048296-2号(ICP备案可在工信部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