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广服”品牌联手 期待再创辉煌

2010年09月07日  转摘自:《广州日报》

    广州,中国的南大门,历来以“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的城市格局享誉华夏。两千多年前,广州港在这里拔地而起,海上丝绸之路从此经久不衰。与生俱来对外开放的格局让广州这片热土深深打上了“敢为天下先”、“包容并蓄”的精神烙印,从西汉初年就已形成了对外贸易的广州港,一直延续至晋、隋、唐、宋、元、明、清。岭南丝织业迅速崛起,广州和佛山有数万名纺织工专门从事纺织服装业,在款式、质量上更是超出了江南,“金陵、苏、杭皆不及”,广州服饰首次被誉为“广纱甲天下”,从此广州服装成为城市名片,名誉天下。
  由广州日报社主办,广州市制衣行业商会承办的首届“广州服饰文化周高峰论坛”,各大品牌领军人物和知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畅谈广州服装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广州服装的未来令人充满期待。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一股春风吹绿了广州内外,广州人穿衣观念率先一改文革时期的“老三件”(即中山服、军便服、学生装为样板,颜色上以蓝、黑、灰为多),岭南服饰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向港台学习,促使岭南服装行业在全国率先走出变革的一步,也得到了空前繁荣。高第街、观绿路服装街、黄花灯光夜市等闻名全国,引领服装潮流。广州服装成为“全国流行服饰”的代名词。
    时至今日,广州仍然是我国服装市场的万花筒,十三行、火车站、沙河、中大布市、上下九、北京路、天河城等著名商圈中,服装业均是其中数一数二的领头行业。多年来,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一半来自广州土壤的培养,更是成为业界津津乐道、引以为傲的话题。

 “2010广州服饰文化周活动”完满落幕,图为时尚沙龙颁奖典礼晚会。
                                      
  然而光辉的后面,广州制衣人也清楚地认识到,广州服装业的优势在逐渐减少,在全国能叫得上名字的品牌服装又有多少呢?品牌建设总体上落后于江浙沪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更严峻的是,WTO签订之后,中国服装业“与狼共舞”。国外大品牌,甚至是二三流的品牌仅仅带着庞大的资金和一个LOGO,利用中国的原料、人力资源、物流资源和庞大的市场,完成了一类城市的布局,并逐渐往二类城市渗透,外资品牌赢在中国的局面已然形成,大口大口地蚕食中国服装市场。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广州本土服装企业到了做强民族品牌的最关键时刻!2010年8月27日,由广州日报社主办,广州市制衣行业商会承办的首届“广州服饰文化周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期间广州首个旨在共同开拓市场的“广州服装品牌联盟”正式成立;广州市制衣行业商会与富力集团一起结成战略合作关系;民生银行也宣布给予广州市制衣行业商会会员单位一亿元人民币“商贷通”授信额度,在资金上支持广州服装品牌做强,使广州成为服装品牌的孵化基地。
  广州服装品牌联盟的建立,可望成为改革开放之后,广州服装带给全国的又一次震撼。广州市制衣行业商会会长李学军如是说,品牌联盟之下的广州服装将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逐步走出腾笼换鸟之下带来的诸多困局,通过管理、科技、设计等方面的创新,再次“广服天下”。
 
 
形势篇
品牌服装零售业进入“核战”时代
空前宽广舞台,国内品牌谋划对策与国际强手展开角逐
 
    服装零售业是一个竞争的市场,其激烈程度已经让品牌服装零售进入“核战”时代。在硝烟中,机遇和挑战并存,相信只要企业能遵循商业的规律,顺应业态的发展潮流,坚持健康的经营原则,赢得这场服装零售业的核子战争,还是大有机会的。

广州市琦彩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嘉升
 
  市场在扩容 竞争更激烈
  广州市琦彩服装有限公司的心吻品牌由中国十佳设计师曾维先生于1993年创立,九十年代初率先在广州北京路开设第一间旗舰店。2005年从事国际物流业,2009年才涉及服装业的心吻时装现任总经理罗嘉升今年不过32岁。入行时间刚刚一年的他坦言自己做服装的行业跨度有点大了。做服装如打核战争?确实,在罗嘉升看来,两者有惊人的相似。用他的话说,提到核武器,总会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原因是它发生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并且具有致命的放射性。然而对于核的超级能量,人们却又无限的向往。当下国内的品牌服装零售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罗嘉升脑中转动的数据让其对服装业有无限的遐想。他说,随着国家总体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不继推进,内需政策的刺激,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月至5月,我国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39亿元,同比增长18.2%。同时商家的舞台也在加速扩大,在亚运前后广州城内将有数个大型优质购物广场落成开业,年内大小规模申请登记商场不计其数。
  当然,诺大的舞台不可能自唱独角戏。一些国外品牌早已乘着全球化的热风,夹带着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声势浩荡地加入了掠地战团。某洋品牌于2009年就已宣布,中国的门店数量在9个月内已超过60家。其他时尚快消品牌也都以破竹之势成为商城争夺的新宠。
  对于来势凶猛的对手,激战在所难免,国内品牌该如何谋划对策呢?罗嘉升说,假设这真是一场战争,对手无论从体量还是质量方面都远比我们强大,要取得平等的对决条件,出路在哪里?那就是和对手一样,拥有“核武器”。
 
  品牌联盟可产生“核聚变”效应
  核弹中,相比于“核裂变”,“核聚变”的量能更强。细究品牌服装零售行业的特性,用“核聚变”去透析企业,会发现出奇的巧合。“核”是核心竞争力,随着资讯越来越发达,流行越来越同质化,产品和门店感观已不再是消费者唯一的考虑。SPA模式在日本的第二升级中,重点在于提升SPA的应用性,优化后端运作模式,提高全线营运速度,从时间上及功能上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是国内企业值得重点考究的课题。
  “聚”等于整合,它是成熟品牌的必经之路,反映在规模及布局的企业战略上,鞋业巨头百丽的完美变身,就是整合战略的成功典例,目前百丽自主及合作品牌20多个,拥有自营店超过1万间。而服装行业的整合,包括纵横两个方向,横向的单店规模以及地域布局的覆盖面;纵向是产品结构全面和多元化产销链的结合。当纵横两方面形成规模,再有优化系统支持就可以做到放大产能、控制成本,从而实现利率提升。另外,整合也可以体现在个体的集合上,比如刚成立的广州服装品牌联盟,由多家差异化的品牌组织形成,统一行动,既提升体量,在产品功能方面又能互补,尤其是增强商城抢掠战的话语权,就是联盟的最大优势。IT 就是最好的例子。
 
  差异经营才能改变尾随角色
  “变”是新型企业的必具特性,如果说核心竞争力是生命力,整合是企业的生产力,那么应变及创新则是企业的生存能力。有这么一句话“不靠周全的计划,只靠优良的对策”。当然,应变能力,不能只凭意识,它需实实际际地建立在统一的资讯系统、数椐分析系统以及迅速反应机制之上。ERP是系统之一,RM管理是机制之一。另一方面,创新是解决目前商品同质化,品牌重复,折扣竞争等行业问题的根本手段。现时国内同城商场品牌重复率高达70%,逛过一间商场,其他的就再没有惊喜。最近,源于粤语的“撞衫”一词在内地开始流行,这至少能说明个性衣着已经成为内地消费者的时尚追求标准。因此服装品牌从实质上走差异经营的道路,才能根本改变尾随的角色,在市场上占稳扎实的一席之地。
 
2010广州服饰文化周时尚沙龙颁奖典礼晚会时装表演
 
挑战篇
洋品牌登陆使本土品牌成鸡肋?
本土服装面临内忧外患,生存环境亟待温润土壤
 
    中国市场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蛋糕,国人看在眼里,国外品牌也垂涎三尺。“2010广州服饰文化周高峰论坛”,汇聚了各大服装品牌领军人物,从中外前沿讯息与资源出发,围绕 “后金融危机时代,广州服装业何去何从”的论坛主题,全面评价本土品牌面临的生存环境和发展趋势,共谋行业的发展。
 
强弱分化加速 马太效应显现

广州卡佛连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声治
 
  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来看,国人崇洋心理颇为严重。成功人士、社会精英这些具高或较高购买力的人群大体上只选洋品牌,或绝大多数的消费都花在洋品牌上。而具中等购买力的消费者则在“假洋鬼子”与国内较具知名度的品牌中快意享受;购买力有限的消费者,以价格为主要选择依据,购买的自然是国内品牌甚至不问品牌了。
  从行业自身而言,从事服装的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有着较大的硬伤。品牌产品与风格稳定性不足、路线不清晰、宣传推广不到位,较易受市场变化的冲击。企业提升实力,发展与壮大就可能仅仅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又或者发展到一定规模就遇到瓶颈,无法突破。
  李声治指出,从渠道的使用来对比,目前国内一线商圈的高端主流百货商场以及知名商业街的重要位置基本上是洋品牌一统天下,只剩些边角位置让“假洋鬼子”和国内较具实力的品牌瓜分,其余的只能抢占二、三线的位置争夺客源了。但即便是抢占了较好的位置,也有两种痛苦要承受,其一是商场“折折上升”与越送越多的促销浪潮挤压利润之痛;其二是街铺不断上升的转让费与租金让人有欲舍难离之痛。国人购物崇洋令人烦恼。
  当前的经济大环境对本土品牌的发展也十分不利,李声治说,一是出口受阻并且未来很有可能是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二是技术类员工严重不足,一般劳动力也在逐渐减少;三是受国家政策、法规的影响,制造业成本上升较大且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四是国内市场的消费在不断增加,每年均超双位数,但同时涌入国内的洋品牌也在不断增加国内品牌产品必受挤压与打击,形势不容乐观;五是产能过剩将长期存在,价格战亦相伴相生。
 
 
抄袭使本土品牌陷入恶性循环

广州市浦力美服饰连锁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云健
 
  作为服装企业来说,面临的外部发展困难主要有:政府政策的调整;服装企业成本的大幅增加,包括人才方面和税收费用;其他企业的无序竞争;运营成本的提高是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国外品牌的挤压。除了外部的原因之外,服装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内部的各项困难所制约。
  云健进一步指出,本土品牌在品牌建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创新不足及抄袭的毛病。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各企业存在纯利不高,没有太多的预留发展基金的情况,导致在时间潮流的设计及生产上多采取抄袭国外品牌,减低研发费用的方法。如此一来,中国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上将无法独自站立,无法真正地打造自己特色的品牌,陷入恶性循环。
  云健认为,在资金方面,现在服装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周转率低的问题。由于资金不足,各企业只能投放很少的资源在研发上,对于产品也只能撒网式开发,不能形成规模,无法根据市场特点而大量生产。
  在人员任用方面,各服装企业也可通过正常的挂牌制度,以透明公开的形式招聘合格人员,避免企业间盲目的抬价行为。同时,在信息通报方面各企业也可依据相互通报制度对所聘人员的能力、诚信等有所了解。
此外,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导致租金的大幅增加,服装企业在议价时的能力在单打独斗的情况下都无其优势。这就要求各品牌必须组成联盟,以集体谈判去争取最佳条件。除了租金之外,企业在促销时的成本也不断提高,打折力度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各品牌有所默契,不是一味地降价求销,而尽可能多地使用诱导的方式,使用间接的手段去促销。
 
洋品牌领风骚 本土货成陪跑

广州依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广平
 
  “到底谁赢了?”在被誉为中国服装连锁经营第一人的车广平看来,“不是我们,是国外二、三线品牌!他们利用其先进的管理手段,通过对原材料通路、生产通路、销售通路及管理通路的高度掌控,实现了在中国的整体品牌输出,利用国人的资源源源不断地赚取国人的利润。”某洋品牌2006年在上海开设了中国的第一家专卖以来,短短的4年时间,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60家,从一类城市逐渐往二类城市渗透。外资品牌赢在中国的局面已然形成。
  车广平调查发现,洋品牌进入中国来,带来的只是品牌,一个LOGO,一个理念,利用中国的资源把中国品牌打败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老祖宗很早就喊出这句话了,“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多年以来,广东服装产业通过贴牌加工生产、批发代理贸易、扩大厂房设备等规模化运营形式向垂直业态逐步深入而举步维艰,依靠简单的批发粗放型管理模式和纵向配套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整个行业急切需要调整路线,走一条由生产型企业为主导的“中国制造”到技术文化型企业主导的“中国智造”之路,让“MADE IN CHINA”不再廉价。”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快“思维方式的转变使企业获得了累累硕果。
  广州服装企业正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下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我们渴望得到一片温润的土壤,适宜的生长气候,从而有助于我们成长加速。期待政府各界清除广州服装行业税收高与融资难等多重障碍,学界给予源源不断的市场型人才输出,唯有这样才能让广州服装企业快速踏上“中国智造”的产业转移之路。
 
腾笼换鸟应留下服装企业提升发展空间
  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为解决大量社会闲置劳力,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采取的是鼓励和支持的政策。当时,政府在税收、土地、就业等方面都给予了各种的优惠。由此导致了该等行业的急速发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来说,广州地区由于工业厂房供应不足,工业厂房的租金在某些地区曾经一度抢高至二十多元一平方米,并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当时来说服装企业是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必备项目之一。 
 
  但是,随着政府政策的调整,尤其是近年的腾笼换鸟的改变,在广州及珠三角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厂房,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以工业厂房租金来说,今天在广州市郊的很多工业园区及村镇工业区,厂房租金只要十多元甚至于几元一平方米,以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由于回报低,各地在政策面的影响力下,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由当初的鼓励和支持改为限制与排斥,造成服装企业普遍都到了发展的瓶颈。
 
  由于要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在很多地方普遍出现了一窝蜂投资房地产的不良现象。这样一来,一方面造成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失衡,造成经济的泡沫化;另一方面,在短期虽然创造了繁荣的局面,但是长期来说,一个社会只注重某一行业畸形发展的话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平衡发展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以美国为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特别注重于金融业的发展,最终引发了这次的金融海啸。痛定思痛,美国政府最近终于签署了法案发展多元经济,让更多企业留在美国。腾笼换鸟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是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时候的产物,但腾笼换鸟应是以提升产业等级,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目的,而不是盲目地取消某一行业。
 
    应对篇
 穗服装品牌联盟成立鼓舞业界
树立鲜明品牌个性特征,弘扬深厚中华文化底蕴
 
   作为企业自身,必须深刻认识与反思,在强敌入侵之际,如何培养一个坚强、健康的个体,增加自身的抗衡力量?如何让品牌具有独特性与鲜明的个性,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如何使产品质量,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购买与使用?品牌的发展定位是区域性的,全国性的,还是国际性的?
 
个性化经营是必然发展方向

广州市百丝服饰有限公司品牌营运副总经理陈志明
 
  那么一个企业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陈志明说,目前在我们中国,各服饰主力市场,因明显的地域格局、资金优势和成本优势,品牌之间被拉开了明显的区分界限。福建服饰企业起点相对较低,但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他们充分结合自己本土特点,在战略上选择了二、三、四类城市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相同的是,江苏、杭州的服装企业也充分抓住了自己的地域特点,在选择一类城市的同时也着重投放于二、三、四类市场;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奢侈品销售市场也在发生变化。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场,国际奢侈品品牌因此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在国内二、三线城市加速了开店布局。
  广州是服饰的主力市场,但对于广州服装品牌企业来说,曾经的优势在逐渐减弱。广州是一个有鲜明个性和特点的城市,这也决定了广州服饰品牌企业必须走出一条自己的经营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地域性品牌相竞争,才能与国际品牌相竞争。
  另外,规模经营和提高单店质量也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广州服饰企业若想求得更大发展,必须打破地域限制,走出广东,更需要突破终端渠道零散和不成体系的困境。
 
  陈志明表示,现阶段百货公司仍是区域性品牌重要的打开市场的渠道,尽管百货公司对国内品牌百般挑剔,但不可否认,其带来的零售额在各品牌的所有零售渠道里的占比一般来说还是最大的。面对强势的百货公司,如果广州品牌能以联盟的方式,出现在内地各大百货商场,怎么说都是令人激动的举措。“多”,就意味着适应性强,就意味着更多的生存机会。所以,我们还需要另辟渠道,不能把营销模式只锁定在单一的百货公司模式上,开专卖店、与商场合作,用两条腿走路总是最稳妥的。
 
“韩流”给广州服装的一个启示

广州纺织工贸集团针织事业部总经理、广州市利工民实业公司董事长谭慧红
 
  品牌需要文化,文化是品牌的灵魂,文化是品牌的生命,文化是一种坚持,坚持也是一种文化。一个有梦想、有坚持、有文化理念的品牌才有底蕴,才能走得更远更好。坚持需要梦想,梦想为坚持点燃激情,梦想为品牌插上翅膀,让品牌腾飞。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广州服装如果能从中寻找灵感,或许给自己找到一条立于不败的诀窍。谭慧红对“韩流”最近几年的流行颇有心得,她认为韩流随着韩剧一起潜入中国,其唯美煽情的剧情、俊男靓女的搭配和时尚靓丽的服装服饰令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女性陷入痴迷。
  韩剧中的主流服装既不是古朴的民族服装,也不是正统刻板的西装,而是韩国本土设计师完成的韩式现代时尚服装。他们把欧美的流行元素与东方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从而让韩国的服装设计在亚洲甚至全球都走在了前列,这就是传统与时代融合的魅力。
  对中国服装界来说,这正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并借鉴的。作为一个泱泱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我们应该引以为傲的优势不正是文化吗?那么这种文化还依然是停留在“唐装”、“汉服”的旧梦里吗?不是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民族服装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的主流,只有那些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并与时俱进、个性风格独特的现代服装,才是世界服装业的发展方向。民族的元素应该保留并发扬光大,文化更是必须与时代融合并加以创新,这就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
 
良好市场环境有助广服崛起

广州市制衣行业商会会长 李学军
 
  广州市制衣行业商会有关人士表示,本土服装品牌的未来之路,既要求企业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勇敢地走下去,同时也有赖于政府营造一个适宜企业生存、发展、回馈社会的良好环境,两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
  服装业作为时尚产业,“无污染产业”和城市名片,在生产、设计、销售和物流等方面都可容纳大量就业人口,在国家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有着重要贡献。特别适宜于像香港那样品牌总部设在中心城市,生产基地遍及各地的模式发展,以品牌LOGO和高附加值去赚全世界的钱。
  广州服装业的未来与政府的政策取向密切相关。比如,以吸引世界500强设立总部的姿态和力度吸引各方人才落户广州,成立设计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推动本土品牌从广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更多培养技术工人的培训基地,提供大批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工艺师,以适应国家与各行业发展的需要。
  繁荣的市场,和谐的社会需要每一个公民、参与者自觉、正确的行动,更少不了符合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本土服装品牌的未来之路,要求企业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勇敢地走下去,不放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商会的协助下,广州服装企业家们认清方向下定决心,广州要成为在国内甚至国际具有重要影响的“服装品牌基地”、成为“服装品牌采购中心”,这一切都不再是梦想。
            
中国企业要学会“角色换位”
 
  在“与狼共舞”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是好?选择上市?或者走多元化、多品牌路线?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其实对于无数的中小型企业而言,可以选择的并不多。单靠个体的微弱力量去冲锋搏击,被狼吃掉是早晚的事,毫无悬念。不如退而结网,与众多的企业联合起来,组成广州服装品牌联盟,一队团结互助的小蚂蚁,或许可以战胜恶狼,至少可以争取共享天下,求得生存空间,做大做强民族品牌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回首当初,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开放竞争不但不会使中国的服装企业遭受“灭顶之灾”,反而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在国外品牌纷纷蚕食中国服装市场之际,我们除了大喊“狼来了”的同时,更要转变思维,进行“角色换位”的思考。这种“角色换位”通过盘点企业核心竞争力,学习优秀国外品牌的运营管理方式,从而知己知彼。通过这样的方式能精确攫取符合本土化而适合自身的发展路线。
  广州依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广平说,面对外来品牌的竞争,“善于学习、善于使用”是关键所在,我们应该让外来品牌赢在中国变成中国在赢。在优胜劣汰法则下成长的企业,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清晰的自身发展定位,成熟而富有战斗力的企业团队。这样的企业为整个服装行业制造新鲜血液,促进行业的有机发展。
要想赢得未来的竞争,自身的优势不能忽视。在卡佛连公司李声治看来,本土服装品牌的优势可以归纳以下几点:第一,经历了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的市场洗礼,一大批服装企业得以生存、壮大与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也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第二,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产业链配套完整,对行业发展十分有利,具备吸引力与影响力;第三,人才积聚,在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优秀的服装设计,管理人才数量不菲,可谓人才济济;第四,我们的企业生于斯,长于斯,熟悉人文环境和消费者偏好,潜力而期。
 
提升篇
中国智造盼内外同心精心呵护
专家:政府引导与商会推动助服装企业创新做强
 
    广州服装企业正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下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业界渴望得到一片温润的土壤,让广州服装企业快速踏上“中国智造”的产业升级之路。本次高峰论坛邀请了知名专家学者,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等精英人士,共同商讨广州服装业的发展,为推动企业建树品牌、扩张品牌,促进广州服装业的繁荣兴盛作出努力。
 
提升本土服装品牌四个着力点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品牌管理企业顾问冯冈平
 
    冯冈平认为,从行业宏观的角度来说,广州市服装的品牌发展,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
  首先,升级营销管理层次,构建本土品牌的竞争优势。营销渠道、终端管理变得十分重要,产品发布、展示活动的宣传水平都要革新和提升。高端品牌需要专业化的营销推广和销售模式,要形成“独占性”发布和销售渠道,中档品牌则需要更加灵活和丰富的批零渠道的经营模式。
  其次,优化整体的设计生态,确保品牌塑造的可持续性。一个企业拥有这种氛围远远不够,只有在比较大的范围内,具有与国际息息相通、与企业和市场紧密联系的健康设计生态,才能吸引优秀的设计师,提升广州服装品牌的设计水准和研发地位。
  第三,提升服装品牌国际化采购条件,整体上拉动广州服装产业发展。国际采购的发展,能够通过产业链联动机制带动整个服装产业发展,推动广州服装从“生产制造”向“国际采购”转化。广州具有完整的服装产业链,通过展贸中心和交易中心的软硬件改造,全面提升国际采购的地位,对整个广州的服装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重视消费者培育,提升广州服装品牌的美誉度。广州临近香港,一直以来,广州市民都有到香港购买品牌电器和名牌服装的习惯。广州服装品牌也需要重视消费者对本地品牌的认知和口碑传播,通过品牌传播手段,提升广州服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构建“广州服装”现代服务平台

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 陈朝锋
 
  陈朝锋的建议是“集聚创意,政企共建服装产业现代服务平台”。他说,品牌群的建立有多种模式,第一是地方人文资源型,如温州鞋业,其特点以历史人文为基础的主动式发展,商会、政府的顺势而为;第二是名牌企业带动型,如青岛的家电,特点是政府先知先觉、强势引导,企业高起点高要求;第三是政府主导型,如武汉·中国光谷,其特点是政府主导创意,国家政策支持;第四是传统后发型,如淄博陶瓷业,其特点是依据传统优势,扼守北方市场,后来居上。
  陈朝锋说,根据广州服装目前的现状,需要统筹政府、企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建议政府强力引导以推动企业主动创新,适宜以“武汉光谷”和“青岛家电”为参照,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品牌提升工作。陈朝锋进一步说,广州可以金融、创意、设计、物流、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等现代服务为依托,建设“广州服装”现代服务平台,由政府牵头拉动“广州服装”区域品牌的整体知名度、美誉度和品质认知度。
 
  陈朝锋畅想道,“广州服装”现代服务平台应该建设系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系列技术平台,建立行业扶持引导资金,挖掘“广州服装”精神,配套设计系列政府层面的国内外营销活动,为进入平台的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包括市场调研、品牌规划、VI设计、营销传播、广告创意、媒介规划等。
 
广州聚集中国服装高端设计人才

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金顶奖得主李小燕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十佳设计师超过50%诞生在广东,尽管这些人未必都是广东居民,但是他们都代表广东名义参加评选,由此可见广东的服饰文化,设计力量很强。
  李小燕表示,在快速竞争的时代,服装品牌化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服装市场是品牌的天下,从我们没有品牌、没有设计师,到拥有品牌,重视设计师,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期,接下来我们可能会从设计服装发展到设计生活方式。
  品牌知名度,设计师创作水平,以及品牌文化决定了品牌的高度。服装行业是集艺术性和功能性于一体的行业,而服装品牌的设计、生产、销售是否成熟则是通过市场份额来衡量。为使企业掌握更好的消费趋势和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生产者、设计者、着装者三者的相互认同非常重要。在设计师而言,设计要融入企业理念中去,使品牌生命得以不断延续。

(总裁室供稿)

网上展厅 | 诚聘英才 | 属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2015 gzti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09048296-2号(ICP备案可在工信部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