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10国际市场十大新闻

2011年01月11日  转摘自:《国际商报》

    2010年,国际商品市场风起云涌,从全球粮食危机引发的人心惶惶,到韩国泡菜危机导致的中国白菜价格震荡,再到美元贬值主导大宗商品价格强势上涨。一轮接一轮的市场事件,无不影响着行情的跌宕起伏。

    纵观2010国内市场,“炒”风日盛、调控加压、“涨”声四起,不少都是受到国际市场事件的“输入性影响”。梳理2010国际市场“关键词”,或许能让年度财经图景更加清晰。

1、美元贬值不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停

    2010年上半年,欧元、英镑等货币受到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大幅下跌,美国则趁机不断增加货币投放。从7月份奥巴马签署总额近340亿美元的延长失业救助法案到9月份美国政府推出的高达3500亿美元的二次量化宽松,美国政府源源不断地向市场注入美元。这也直接导致了包括商品市场在内的整个金融市场的大幅上涨。铜、铝、锌、锡等贱金属,以及棉花、白糖等农产品都出现了超级牛市,棉花、白糖纷纷创出价格新高,连往日不太受大资金关注的谷物类作物都出现罕见的价格高峰。

    点评:过去10年内大宗商品走势与美元汇率走势极其一致。美元屡创新低之时,便是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之际。临近年底,投资者纷纷开始关注2011年的大宗商品市场走势是继续走高还是掉头向下。对此,不少专家表示,从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来看,2011年可继续看好大宗商品。

2、全球粮价上涨现恐慌中国粮价居高位

    今年全球粮价上涨,总的来看是两方面因素导致:一方面,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整个美元贬值趋势得以延续,使得整个商品期货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这种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是推升全球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俄罗斯在夏季旱灾后实施谷物出口禁令,加上北半球的恶劣天气使小麦、玉米等全球谷物产量减少,引发了全球粮食价格上涨。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报告指出,自今年6月以来,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分别上涨了60%和50%。报告还指出,2010年国际粮食进口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这是自2008年粮食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今年以来,由于中国相继经受了北方低温、西南旱情以及南北方洪灾的影响,致使夏粮减产,早稻产量有所下降;再加上宏观经济通胀预期强烈,农产品价格才不断上涨。自10月以来,在中国各大城市,无论是大米、面粉等主食原料,还是方便面等终端产品,价格都不断走高。

    点评:今年我国重启粮食进口,并加大了玉米进口数量。展望2011年,全球粮食危机很难完全缓解,随着俄罗斯等国降低粮食进口关税,世界粮商将再度云集中国田头“抢粮”,对此我国有关部门不得不防。

3、金价给力涨不休须防高“价”不胜寒

    2010年,国际黄金价格一路高歌猛进,从2月份最低点1044美元/盎司升至12月初的1430.85美元/盎司这一历史新高,12月底,金价已经企稳于1380美元/盎司之上。今年各国央行加入黄金大规模竞购行列,这使得黄金供应再度趋紧。同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黄金热当做通胀时期的“救生筏”,百货商场卖金买金两旺,黄金T+D、现货黄金,交易量成倍增长。

    点评:玩股票的2010年大多先赚后赔,但做多黄金的投资者无不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在目前这个金价上升阶段,随着金价不断走高,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金价越高,投资者就越应提高警惕,不要接了“最后一棒”。

4、敢于应对贸易争端中国连赢“世贸”官司

    2010年10月25日,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正式通过专家组报告,裁定美国《2009年综合拨款法》关于限制从中国进口禽肉的条款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专家组全面支持了中国的诉讼请求,在立法层面给美国施加了压力,使得美国最终修改了国内法律条款。仅一个多月后,12月3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专家组在瑞士日内瓦公布了“中国诉欧盟紧固件反倾销措施案”的裁决报告,这次胜诉扭转了国内企业一直被动接受欧盟对我国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局面。

    点评:通过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世贸成员间的贸易纠纷以减少贸易摩擦和防止爆发贸易战是世贸组织的三大职能之一。发生贸易纠纷本不足为奇,但近几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和经济衰退的蔓延,贸易保护主义之风开始抬头,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中国连赢“世贸”官司,使中方更加坚定了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捍卫自己合法权益的决心。

5、韩国泡菜危机震朝野中国白菜价震荡

    今年9月份,一场“泡菜危机”冲击韩国朝野,这次危机主要是由于韩国泡菜大量减产,价格疯狂飙升所致。无奈之下,韩国开始从与之比邻的中国大量抢购白菜,中国的白菜价格也升至历史高位。一些眼光敏锐的菜贩从中看到了商机,纷纷开始贩卖大白菜,准备大赚一把。白菜价格高涨的行情十分短暂,就在菜贩们大量进入白菜领域后不久,大白菜价格开始下跌了。这场“过山车”游戏中,有人喊爽,有人则彻底晕菜了。

    点评:韩国“泡菜危机”发生后,韩国政府迅速从中国调集大量大白菜,缓解韩国人民的燃眉之急,因而白菜价格才迅速下跌。反观中国的“蒜你狠”、“豆你玩”等事件的处理,我们有很多方面值得向友邻取经。

6、棉价暴涨推倒纺织品涨价多米诺

    2010年5月份,由于牧羊场场主以产肉作为主要赢利点,加上许多棉农改种粮食作物,致使全球棉花及羊毛价格飙升至历史高位。据统计数据,9月份,全球棉价超越了2008年的最高点;到10月的第三个星期,棉价达到1981年来的最高点;第四个星期,棉价达到1965年来的最高点;第五个星期,达到了有棉花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点。可是市场并未降温,涨价还在继续,导致其他纺织原料如涤纶、麻、毛料开始全面上涨,严重影响着下游纺织产业。

    棉价暴涨如同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迅速传导到纱线、面料、后整理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纺织企业面临“做一单,赔一单”的窘境,为减少亏损,全球范围内(含中国)的许多纺企只得被迫停业观望,行业一时惨淡。

    点评:笔者的一位朋友在山东投资的纺织企业就惨遭破产,几千万人民币顷刻之间化为泡影。不光是原料涨价,用工荒、贷款收紧等众多因素逼迫纺织企业“背水一战”,部分纺织企业老总甚至对出口为主的前途产生了怀疑,有了转行的打算。

7、铁矿石价格谈判“难产”双方博弈打持久战

    2010年,我国铁矿石价格谈判屡次碰壁。由于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三巨头一再缩短铁矿石定价周期,从年初起谈判就陷入僵局。迫于无奈,9月底,中钢协表态认同铁矿季度定价。此时铁矿石的价格已从1月份的89.88美元/吨,飙升至147美元/吨。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三季度媒体通气会上透露,因矿石涨价,我国同比去年多付1303亿元人民币,致使许多中小型钢企瘫痪、倒闭,下游相关企业蒙受严重巨额损失,光景惨淡。时至年底,铁矿石涨价势头依然不减,业内专家预计,2011年进口矿定价继续攀升的可能性很大。而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仍将是艰苦的“持久战”。

    点评:铁矿石谈判,中国企业年年都在艰难争夺“话语权”,而我国企业的采购价却依然高于国际平均价格。国产矿的开采和海外购矿近些年都在稳步推进,到底何时此种“量变”才能诱发“质变”,真正在谈判桌上拿到属于中国的合理价格?

8、大豆进口猛增食用油价格如坐“过山车”

    2010年前三季度,由于油料作物减产预期强烈,我国食用油价格呈快速上扬趋势。为平抑价格,自11月起,我国加大对大豆进口,估计我国今年大豆进口量会达到5400万吨,同比去年增加27%。为了平抑大幅上涨的食用油价格,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连续5次抛储以调控食用油市场。截至12月24日,国内食用油现货市场四大主要品种除棉油价格有所回落外,其它品种油脂价格则继续呈现稳中上扬的态势。

    点评:由于我国食用油供应主要还是依赖于进口,所以从中长期来看,仍然还是要看国际期货市场的“脸色”。除了为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国家储备要加大外,还应继续加大对油脂油料的生产、加工等上游环节的扶持力度,只有减少对国外的绝对依赖程度,国内食用油市场才有自己的“定价权”。

9、中国整顿稀土出口日美强烈反应“说三道四”

    2010年7月初,中国宣布将2010年下半年的稀土出口减少72%,这一举措是基于稀土矿的战略性作用的考虑,却遭到了日美的联合抵制。对此,中国商务部明确表态:中国不可能继续承担供应世界的角色。商务部发言人姚坚于11月2日表示,2011年中国仍将对稀土出口实行配额管理,且配额会有所削减。

    点评:中国不是要凭借稀土发展“欧佩克”,更不是要威胁国外的产业安全,而是希望这个珍贵的资源产业从之前的无序和混乱回归到理性的状态。

10、REACH法规注册日到期国内企业注册数量寥寥

    按照欧洲化学品管理局的规定,截至2010年12月1日,REACH法规第一个正式注册截止期生效。换言之,一些化学品企业如果未能在该机构获得正式注册,无法再向欧洲出口。然而和2008年预注册时的火热局面相比,对于正式注册,中国相关企业反应非常冷淡,大家都持观望状态。究其原因,高昂的注册费用是主要阻力。而且,即使资金充足,繁复的注册程序,仍旧是中企进军欧洲难迈的一道坎。

    点评:REACH法规涉及行业众多,然而面对高费用,许多中国企业选择了“缩减出口”应对此新规,实为下下之策。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改变“鸵鸟心态”,由各行业推举“带头大哥”,即代表企业,统一完成注册,以免影响出口。

(总裁室供稿)

网上展厅 | 诚聘英才 | 属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2015 gzti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09048296-2号(ICP备案可在工信部网站查询)